健康解码丨解码特应性皮炎:7000万患者的皮肤困境与科学应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4 16:46:18
来源:新华网

健康解码丨解码特应性皮炎:7000万患者的皮肤困境与科学应对

字体:

  特应性皮炎作为我国患者超7000万的慢性、严重性、复发性的皮肤病,其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HEAD(Abrocitinib CHinese rEgistry on AD)研究作为全球最大规模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近期首次披露超千例中国患者中期临床数据。本期《健康解码》特别邀请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从疾病特征、治疗误区到分阶段管理策略进行专业解读,并解析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意义。

  新华网:能否请您向大众简要介绍一下特应性皮炎的疾病特点、常见治疗误区及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

  高兴华教授:特应性皮炎,既往多称之为湿疹类的皮肤病,是一种慢性、严重性的、复发性的皮肤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比较重,是皮肤科的头号疾病。据估算,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约7,000万,且呈增长趋势。该病多始于婴幼儿期,部分可持续至成年,中重度患者年复发可达8-10次。

  患者常因剧烈瘙痒引发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及社交受限,约三成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典型表现为瘙痒,同时皮肤上会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渗出/水疱/红肿等)不同的患者表现方式或者表现部位是有差异的,异质性较强。但共同特点就是剧烈的瘙痒。剧烈搔抓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加重皮肤的炎症,甚至诱发皮肤感染。长期搔抓会导致苔藓样变(皮肤表面结构会发暗、粗糙、发硬),这是疾病慢性化的体现。因此,对患者而言,控制瘙痒是第一要务。

  关于疾病认知,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特应性皮炎简单等同于湿疹。虽然两者形态表现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湿疹是非常笼统的概念,很多因素会导致湿疹样的表现,需要厘清。如果不明晰疾病的诊断,在管理方面就有欠规范性,相应的预防治疗选择出现偏差,需要系统性治疗。

  新华网:基于您刚提到的特应性皮炎慢性复发性的特征,怎样去制定分阶段管理的策略,以实现短期症状控制、长期疾病缓解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化?

  高兴华教授: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我国皮肤科医师制定了达标治疗共识。在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目标应以快速控制瘙痒、控制炎症为主。长期来讲,持续维持缓解状态,减少复发或是不复发,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当然,从疾病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有更高的治疗目标追求:希望经过治疗后,患者达到“几乎不痒”,皮疹的控制达到“几乎完全清除”。

  因此从患者角度来讲,第一还是尽早规范治疗。早期、定向的干预,会影响后续的治疗结果。第二,特应性皮炎是一个慢性的复发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管理用药。规律性的用药、做好皮肤的呵护养护、减少外界刺激、精神放松等等措施对减少复发或者控制病情都是有益的。

  总之对特应性皮炎而言,需要一个持久的管理过程。短期缓解之后,还需要长期的动态的管理,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足疗程。坚持规范管理原则,会使我们广大患友能够长期受益。

  新华网: 今年3月的美国皮肤病学年会上,AHEAD研究作为全球最大规模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首次发布引发了国际关注。在本次CSD大会上,这项研究又更新了超千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AHEAD研究的主要设计和关键发现?研究最新数据对于提升特异性体验诊疗和疾病管理水平有哪些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兴华教授:AHEAD研究的抓手有两点:一个是中重度的患者需要系统治疗方案干预;第二个是以特定靶向小分子药物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为干预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收集真实世界应用案例,以期了解给患者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收益。

  本次中期分析纳入了1117例患者,全面地了解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人群的特征,及药物应用后长短期疗效及治疗模式探索。我相信这个工作会对治疗决策的制定、国内外指南的制定,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

  研究发现,更早接受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收益更大的。其次,在长达52周(近一年)治疗周期中,患者无论是瘙痒、皮肤症状、甚至生活质量方面都获得了持续改善。

  AHEAD研究是获取本土化安全数据和疗效数据的重要研究,给业界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该研究工作具有中国特色、样本量较大、获取的信息完整、可靠性高,为特应性皮炎的国内外研究做出了贡献。

【纠错】 【责任编辑:兰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