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数字博弈重塑全球经贸格局
这是4月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外拍摄的欧盟旗帜
文/朱帅
编辑/马琼
2025年以来,美欧围绕数字规则的博弈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双方在监管主权、市场准入和关税政策上的分歧显著。欧盟通过严格监管捍卫自身利益,试图塑造全球数字规则;美国则以关税威胁施压,要求欧盟放松对美国企业的限制。短期内,双方可能在商品贸易领域达成阶段性妥协,但数字立法领域的冲突将持续存在,成为未来欧美经贸关系的长期焦点。
美欧分歧的加剧,或促使欧盟加速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靠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在欧盟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欧盟27国可以与CPTPP相关成员联手,共同发起一项全新的贸易倡议,推动重塑全球贸易秩序。未来,全球贸易体系或将进入“多中心”时代,而欧盟与CPTPP能否实现深度融合,将取决于各方在规则对接、利益平衡与地缘博弈中能否找到新平衡点。
欧盟坚守自主权,借CPTPP突围
欧盟通过强化数字立法捍卫主权、塑造全球规则,并为本地区产业争取发展空间。
在主权与立法自主权方面,欧盟多次强调,数字立法如《数字市场法》(DMA)和《数字服务法》(DSA),涉及主权决策和立法自主权,并不在贸易谈判议题之列。
在监管目标方面,欧盟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并采用限制科技巨头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措施,确保公平竞争和用户权益。同时,欧盟通过制定高标准的数字规则,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影响力,推动跨国公司采纳欧盟规范。
在现实考量方面,欧盟由于缺乏如美国苹果、微软、英伟达等“七巨头”级别的本土科技企业,因此希望通过强化监管手段,为欧洲数字产业争取发展空间,平衡与美国科技巨头的竞争。
一般认为,欧盟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与监管指控时,可能会作出有限让步以缓解短期压力,但在数字立法这一核心议题上,其政策红线恐不会退让。
一方面,美国反对欧盟的“选择性监管”,认为欧盟的DMA/DSA“不公平地针对美国科技公司”,要求其放宽对美国企业的监管。例如,美国指责欧盟对苹果、“元”公司(Meta)的罚款是“歧视性执法”。
另一方面,美国持续通过关税威胁与经济施压逼迫欧盟。此前,美国已对欧盟实施高额关税,试图迫使其让步。分析认为,近期美国与欧盟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协议,或许与欧盟在农业、能源等领域的“有限让步”有关。不过展望未来,在数字规则等核心领域,欧盟几乎不存在妥协空间。
在此背景下,欧盟欲借CPTPP推进战略自主,抗衡美国单边主义、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并降低对美经济依赖。冯德莱恩表示,CPTPP合作可“展现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的可能性”,并试图通过多边机制削弱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CPTPP成员国如英国、加拿大、日本与欧盟在数字规则、绿色经济等领域存在利益交集。
同时,CPTPP的数字贸易规则如数据自由流动、电子交易免税与欧盟的“技术主权”理念部分契合。欧盟希望通过CPTPP扩大其规则影响力。此外,欧盟对美依赖度高,而CPTPP涵盖亚太新兴市场,可为欧洲企业开辟新渠道,减少对美依赖。
但同时,欧盟转向CPTPP面临内部分歧难弥合、规则门槛难越过、美欧博弈动态牵制等三重阻碍。
首先,欧盟内部协调难度大。德国、法国等大国支持对美强硬,而匈牙利、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更倾向于向美妥协。统一立场是一致对美的关键。同时,CPTPP成员国如日本、越南在数字监管、补贴政策等方面与欧盟存在差异,欧盟需在“技术主权”与开放市场之间寻求平衡,协调难度亦不小。
其次,CPTPP的接纳门槛较高。CPTPP要求成员国在数据流动、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作出较大让步,欧盟需调整部分政策如GDPR与CPTPP的数据规则,这可能引发欧盟国家内部争议。
最后,从长期博弈来看,欧盟与CPTPP的联合将加剧与美国的规则博弈,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的分裂。
地缘经济格局的裂变与重组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欧盟靠拢CPTPP这一战略转向若落地,其影响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更将重塑全球产业链、规则体系与地缘政治平衡,引发一场静默的“规则革命”。
其一,数字规则制定权争夺白热化,形成“跨大西洋”与“跨太平洋”双极体系。
欧盟与CPTPP的规则融合将构建抗衡美国“数字霸权”的替代框架。美国通过《美墨加协定》(USMCA)和《美日数字贸易协定》推行“数据自由流动+最低监管”模式,而欧盟坚持“数据主权+高标准保护”的监管路径。
CPTPP中既有日本、加拿大等支持数据自由流动的国家,也有越南、马来西亚等保留数据本地化要求的经济体,这种“规则包容性”为欧盟提供了调和空间。若欧盟成功协调CPTPP形成“基础数据自由+分层监管”机制,将形成与美式规则并行的另一极。
这种双极体系将引发全球数字产业链重组。美国科技巨头在欧盟市场面临更严格审查,可能加速向CPTPP成员国转移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
例如,欧盟《数字市场法》对“守门人”企业(根据《数字市场法案》规定,每月活跃用户超过4500万、市值达到750亿欧元或年营收达75亿欧元的企业应被视为“守门人”企业)的限制,可能促使“元”公司将欧洲总部从爱尔兰迁出,进而改变全球云计算服务布局。
同时,CPTPP的“原产地规则”和“数字产品非歧视条款”将推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供应链加速向亚太地区聚集,从而削弱美国在数字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
其二,全球贸易体系加速重组,多边机制与区域联盟博弈加剧。
欧盟若正式加入CPTPP,将重塑全球贸易版图。CPTPP现有成员国叠加欧盟27国,形成的联合经济体量将占全球32%,远超美国主导的《美墨加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种“跨太平洋—大西洋联盟”将形成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并行的高标准贸易网络,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向“规则导向”和“价值观联盟”演变。
例如,CPTPP的数字贸易条款与欧盟《数字市场法》的监管逻辑存在契合点,可能催生一个覆盖全球60%数字贸易的“规则共同体”。
这一进程将加剧WTO机制的边缘化。当前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阻挠上诉机构而陷入停摆,而CPTPP建立的“快速审查机制”和“数字贸易争端仲裁庭”则提供了替代方案。欧盟与CPTPP成员国已就跨境数据流动、数字服务税等议题展开规则协调,其形成的“事实标准”可能迫使WTO成员被动接受新规则体系。
例如,CPTPP禁止要求企业转让源代码的规定,与欧盟《数字服务法》对平台责任的强化形成互补,可能成为未来数字贸易规则的基准。
其三,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全球治理碎片化风险上升。
欧盟转向CPTPP将被视为对美国“背信弃义”的信号,进而导致美欧关系出现结构性裂痕。美国对欧盟加入CPTPP的反对不仅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更涉及地缘政治控制权争夺。美国国会听证会已流露出对“盟友抛弃美国”的深层焦虑,或促使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向CPTPP成员国施压以延缓欧盟加入进程,或通过WTO渠道孤立欧盟。这种裂痕将削弱北约的凝聚力,甚至影响欧美在气候变化、安全合作等领域的协作。
同时,CPTPP与欧盟的联合可能催生多个基于规则的贸易集团,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分裂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亚太”等平行体系。这种碎片化趋势将削弱WTO等多边机构的权威,使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一步陷入瘫痪。
此外,CPTPP的高标准规则如国企改革、数据自由流动等,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方向不符。
搭建对话平台,推动规则协商
在上述背景下,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设立多边数字治理对话平台。例如,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数字治理委员会,吸纳美国、欧盟、CPTPP成员国及发展中国家代表,推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分层协商,允许欧盟保留GDPR核心标准的同时,与CPTPP的“数据自由流动”条款建立过渡期豁免机制。
同时,考虑建立区域协定“规则桥梁”。要求CPTPP、USMCA、RCEP等区域协定保留“多边兼容条款”。若欧盟加入CPTPP,其数字规则需与WTO电子商务谈判进展动态衔接,避免形成封闭性“规则集团”。
此外,设立技术援助专项基金是一个选择。由世界银行牵头,联合美欧及CPTPP成员国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数字监管能力。这其中,重点支持建立符合CPTPP标准的数据安全体系,同时保留必要的数据本地化政策空间,以缓解“规则壁垒”冲击。
(作者系赛迪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