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接管加沙城计划进退维谷
8月4日,在加沙地带中部的扎韦达,巴勒斯坦人涌向空投地点,领取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文/王晋
编辑/吴美娜
连日来,以色列接管加沙城计划持续搅动国际舆论场。面对铺天盖地的国际反对声浪,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未见止步迹象。
“我们正处于加沙作战新阶段的开始”,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8月11日说,当前局面前所未有,以军必须“为战事扩大做好准备”。8月13日,以色列国防军批准了以军在加沙地带今后作战计划的主要框架。
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8月10日的说法,以军目前控制着加沙地带70%至75%的地区,最新行动旨在“铲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的剩余两个据点——分别位于加沙城和马瓦西一带的中部难民营。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发表社论指出,对内塔尼亚胡而言,“接管加沙城”或能缓解其短期政治压力,但长期来看,该计划在军事、外交、经济和道义层面皆为“灾难”。对以色列来说,真正的国家利益不在于在加沙地带持续固守,而在于外交手段、停火谈判和可行的战后解决方案。
“接管”计划掀波澜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8月8日说,以安全内阁已批准总理内塔尼亚胡关于“击败哈马斯”的计划,以军准备接管加沙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说,以安全内阁以多数票通过了结束加沙地带冲突的5个原则,分别是:哈马斯解除武装;释放剩余的所有被扣押人员,无论他们是否还活着;加沙地带非军事化;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安全控制;建立非哈马斯也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替代文职政府。声明还说,以安全内阁中大多数部长认为,会议讨论的其他方案既无法实现击败哈马斯的目标,也无法让被扣押人员获释。
对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以军接管加沙城计划,多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发声予以谴责,认为这一决定“疯狂”,“只会造成更多流血事件”,敦促以方立即停止其“战争计划”。
8月9日,巴林、埃及、印度尼西亚、约旦等23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和反对以色列企图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军事控制。声明指出,以色列的计划“危险且不可接受”,“公然违反国际法,并企图以武力巩固非法占领、制造既成事实”。
声明还表示支持埃及、卡塔尔等国家为推动释放被扣押人员所作努力,呼吁尽快落实加沙重建计划,并敦促各方积极参与即将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加沙重建会议。声明重申“坚决反对任何将巴勒斯坦人迁出其土地的企图”,强调“只有通过实施‘两国方案’,才能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
与此形成呼应,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的“承认潮”进一步扩大。法国、英国、加拿大已宣布计划在9月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或会前承认巴勒斯坦国。澳大利亚最近也加入这一“承认潮”。曾长期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纷纷转变态度,令以色列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转向”,主要是受到强大的国内外舆论压力,同时也希望维持自身国际影响力。但只要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不对以色列施加实质性压力,就无法有效遏制以色列的行为。
为何一意孤行
相较多年前,以色列国内的战略思维已出现重大转变。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国内对于周边“安全威胁”更加敏感,主张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对“周边威胁”予以“根除”。在此背景下,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员、以色列的外交环境、以色列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等,都被视为可以放弃或承受的代价。
当前,在一系列地区冲突后,以色列认为,由于叙利亚国内政局变动、黎巴嫩真主党遭到重创、伊朗战略影响力下降,以色列面临的周边安全威胁大大降低,因此应抓住伊朗和地区盟友被严重削弱的历史机遇,最大限度打击和削弱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有组织的存在。
与此同时,在社会层面,尽管以色列国内存在反对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声音,但这些反对声音要么较弱,要么只是反对具体的军事行动方式,支持在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的实际占据了绝大多数。
而在以色列政党内部,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力量组成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在这些政党当中,支持对加沙施行军事干预或者长期占领的占主流。持续对加沙展开军事行动,有助于内塔尼亚胡保证执政联盟的稳定。
从外部看,美国对以色列的外交保护和军事支持,无疑是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的最重要底气。美国长期向以色列供应武器,并利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的否决权,多次阻止了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的通过。
卡塔尔智库全球问题中东委员会研究员沙赫拉姆·阿克巴尔扎德指出,以色列仍肆无忌惮在加沙采取军事行动,这与美国的纵容密不可分。联合国前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林克说,以色列或许认为,只要有美国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艾哈迈德·拉菲克·阿瓦德直言,除非美国改变其不公正立场,否则难以制止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计划执行不易
尽管以色列对“接管加沙城”等底气十足,但综合各种因素,以色列推进相关计划,仍面临多方面现实挑战。
首先,以色列难以在加沙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依据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呼声较高的加沙重建计划,加沙地带的管理权应当回归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应当通过同主流派系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解,融入巴勒斯坦政治阵营。
但在以色列的视角下,无论是哈马斯还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都不具备未来管理加沙地带的资格和能力。以色列所设想的对象,是由其扶持起来的新的政治和军事派系,但目前这些军事和政治组织的力量弱小,甚至有的被加沙地带广大的巴勒斯坦民众视为“奸细”或“卖国贼”,难以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
其次,以色列难以维持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救助体系。比如,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支持的“清空加沙”计划,加沙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如约旦和埃及,接收来自加沙地带的100万左右的巴勒斯坦民众;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筹措数百亿美元资金,清理加沙废墟并开展战后重建。但由于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也不愿意接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因此这种“清空加沙”设想实现的希望渺茫。
以色列作为一个仅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难以长期承担针对200多万加沙难民的救助重担。而且,人道主义救助既需要足够的物资,同时需要行之有效的救助分发体系。人道主义救助体系需要大量熟悉被救助区域当地文化、社会、政治传统的基层骨干予以配合,而这恰恰是以色列难以做到的。
以色列否认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救助资格,认为该机构已成为哈马斯的“附属机构”。美以政府支持私营组织“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但该组织的资质、能力,以及其同以色列国内高层的关系等都备受质疑,导致其在加沙地带展开人道主义救助的能力和效率大打折扣。
再次,以色列无法长期维持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色列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兵员短缺。除了要应对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色列还需要屯驻大量兵力于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以保证当地犹太定居点的安全;在叙利亚南部,以色列关注德鲁兹人占据人口多数的苏韦达地区,警惕叙临时政府支持贝都因部落武装南下,因此通过军事打击,对叙临时政府的安全部队进行震慑;在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军队不断深入该地区村庄,抓捕“黎巴嫩真主党”骨干人员……当前以色列军事力量多线铺开,使其无法集中战斗力于加沙。
兵员不足问题凸显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已进行多轮战争动员,许多以色列民众通过预备役的形式被重新征召入伍,长期在多线作战疲惫不堪。当前,进一步扩大征兵范围成为重要政治议题,这恰恰暴露了以色列国内的政治裂痕。
自1948年以色列现代国家建立以来,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一直被排除在征兵范围之外。而随着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人口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其在以色列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抬升,这一群体不参军的政治现实,越来越引发以色列世俗派和改革派犹太人的强烈不满。
近些年,代表世俗派犹太人的以色列政党,多次要求修改相关法案,强制以色列极端正统派犹太人参军。但在后者看来,保持当前免于参军的政治待遇,和继续维持从国库领取特殊津贴的经济社会待遇,是保证极端正统派宗教和社会特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过去几个月里,以色列右翼和极右翼宗教政党多次威胁,如果内阁和议会推动极端正统派参军,将退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这种情况下,以政府只能在现有军队规模下应对多线作战。
因此,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既无力大规模展开全面攻击,也无力维持长期的全面占领,只能通过对重点区域的占领和监管,来改变加沙地带的安全格局。缺少全面的军事占领,也就意味着既有控制区很可能持续受到哈马斯武装人员的攻击,让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队疲于应对。即使控制了部分加沙区域,以色列也难以维持长期的军事占领。
(作者系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