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的“中国元素”

2025-08-19 14:19:48 来源: 《环球》杂志

6月24日,蒙古国国立大学教授其米德策耶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主题为《中国故事:中庸之道的智慧》的讲座

文/《环球》杂志记者 于嘉 勿日汗 哈丽娜

编辑/吴美娜

  行走在蒙古国的城市与乡村,举目四望,中国元素已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首都乌兰巴托汉语教室里青年学子的热烈讨论,到蒙古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热切追捧;从“一带一路·光明行”行动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带来的光明希望,到中国苗木助力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的生态守护……中蒙两国在人文交流、医疗互助、生态合作等领域的互动日益深化。

  这些跨越国界的合作与交融,不仅让蒙古国民众的生活更添色彩与温度,更成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向前的生动注脚,彰显“亲诚惠容”理念下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深厚底蕴。

中国味道飘香蒙古国

  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乌兰巴托市中心一家兰州拉面店的餐桌上。服务员刚把冒着热气的拉面端上桌,刚巴雅尔就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他说:“这个味道,跟我以前吃过的牛肉面都不一样,好吃。”

  这家2024年开业的拉面店,如今已是乌兰巴托年轻人手机里的“网红地标”。店主张文峰还记得刚开业时的忐忑:“担心蒙古国食客吃不惯这口中国西北风味,没想到短短半年,中午的大堂就再难寻空位。”张文峰笑着说。

  不止拉面,还有火锅的咕嘟声、川菜馆飘出的麻香、烤鸭皮脆裂的轻响、麻辣烫摊前自选食材的热闹……如今在乌兰巴托的街头巷尾,中国美食正以多种姿态融入当地人的日常。

  麻辣烫是新晋“网红”饮食之一。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常能看到写着“MALATANG”招牌的店铺,店面装修年轻时尚,中国一些家喻户晓的麻辣烫品牌在这里开了连锁店。

  为让本地食客吃得习惯,不少中餐馆做了“本土化改良”。一家麻辣烫店的老板赵亮说,一些蒙古国顾客吃不惯太辣的食品,于是他把汤底里的小米辣换成甜辣椒,还专门推出“微辣”“不辣”两种汤底。

  “刚开始心里没底,怕改得不伦不类,没想到很受欢迎。”赵亮说,虽然麻辣烫与当地传统餐饮相比价格偏高,但依然顾客盈门。

  近年来,蒙古国大小城市里的中国餐厅越来越常见,超市里的“中国绿”也丰富了蒙古国百姓的餐桌。

  在乌兰巴托最大的Emart超市,蔬果区热闹非凡。鲜嫩翠绿的西兰花、圆润饱满的西红柿、修长笔直的黄瓜整齐排列,一旁的苹果、柑橘、香蕉等水果也摆放得错落有致,十分吸睛。一位当地居民正仔细挑选黄瓜,他笑着说:“中国的蔬菜新鲜又好吃,种类还多,现在我们家餐桌上的蔬菜比以前丰富多了。”

  据超市工作人员额日登图雅介绍,这些中国果蔬不仅供应稳定,而且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

  二连浩特口岸作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通关环境,从这里出口的蔬菜水果满足了蒙古国80%以上的需求。每天,约20辆装满各类新鲜果蔬的集装箱运输车从这里驶入蒙古国。除了二连浩特口岸,甘其毛都口岸也在果蔬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产品新鲜度。2024年,二连浩特口岸果蔬出口量达14.9万吨,同比增长31.9%;货值6.1亿元,同比增长1.9倍。

  随着中国果蔬的持续涌入,蒙古国百姓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过去以肉食为主的餐桌上,蔬菜品类越来越丰富,饮食愈发均衡健康。而且,中国果蔬的多样选择激发了蒙古国厨师的创意,一些融合中蒙特色的新菜品应运而生,为当地饮食文化注入新活力。在乌兰巴托的一家餐厅,老板将中国的西兰花与当地羊肉结合,推出“西兰花炒羊肉”,广受食客好评。

蒙古国青年为中国文化着迷

  在乌兰巴托的一间汉语教室里,二十多个青年正跟着老师朗读中文课文,发音标准流利。下课铃响后,他们围在老师身边,用中文讨论着中国电影里的台词、网络流行语,交流声充满整个教室。如今,学习中文在蒙古国青年中已形成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中文视为打开机遇之门的钥匙。

  “我从小就喜欢看中国功夫电影,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22岁的蒙古国大学生巴音吉日嘎拉说他从高中开始系统学习汉语,如今已能熟练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

  在蒙古国,像巴音吉日嘎拉一样正在学习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程胜利说,现在蒙古国学外语的人里,学习中文的人数仅次于英语。

  目前,蒙古国有18所国立中小学校和40多所私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另有150多所中小学校计划开设中文课程。包括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在内的4所孔子学院和蒙古国育才中文学校孔子课堂,已成为蒙古国中文教学和中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近年来中蒙两国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乌兰巴托一家中蒙合资企业工作的娜米拉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公司日常业务往来频繁,熟练的汉语能力让她在工作中更具优势,“很多蒙古国企业都优先招聘会中文的员工,薪水也比其他岗位高一些”。

  4月,中国电影《哪吒2》在乌兰巴托上映,引发观影热潮。“没想到中国动漫电影如此震撼,里面的亲情故事让我很感动。”蒙古国大学生贺西格苏荣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剧通过蒙古国的电视台和视频平台播出,《琅琊榜》《欢乐颂》《父母爱情》等作品圈粉无数,让当地人透过屏幕了解中国。

  在乌兰巴托一家书店,用西里尔蒙古文翻译的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被摆在显眼位置。2024年9月,中国作家刘震云在乌兰巴托举办小说《一日三秋》西里尔蒙古文版首发式。活动现场,前来请刘震云签名的蒙古国读者排成长队。

  中文典籍中《四书》《孙子兵法》以及《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均在蒙古国翻译出版,莫言的《酒国》《生死疲劳》《变》,余华的《活着》,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等小说也出现在蒙古国图书市场。

  蒙古国国立大学教授其米德策耶表示,在蒙古国,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有不少,他们渴望读到更多中国著名作家的当代优秀作品。

  中蒙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样热烈。今年6月3日,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青海传统手工技艺展,来自中国的堆绣、银铜器、黄河石艺画等吸引了很多蒙古国观众。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15年来,秉持“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宗旨,已成功举办800多场文化活动,向蒙古国民众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多彩文化,架设起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为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蒙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峙说。

中国援助为蒙古国民众带来福祉

  来自中国的医疗援助深受蒙古国民众欢迎。不久前,68岁的乌兰巴托居民道尔吉苏仁在中国二连浩特市人民医院接受了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他的视力明显提升,不仅可以看电视,还能清晰辨认报纸上的文字。

  “真心感谢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我的眼部手术特别成功,现在这只眼睛看东西非常清晰。等视力彻底恢复后,我一定要去中国更多地方转一转。”道尔吉苏仁满怀感激地说。

  道尔吉苏仁是“一带一路·光明行”行动的受益者之一。今年5月21日至23日,2025年“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走进乌兰巴托,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开展筛查等工作。根据筛查情况,120名符合手术条件的蒙古国白内障患者6月下旬在中国二连浩特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与蒙古国红十字会携手推出的跨国人道合作品牌项目,“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645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蒙古国提高眼健康医疗水平,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与蒙古国红十字会共同发起“蒙古国眼视光学培训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对50位蒙古国医师进行系统性的眼视光学教育培训。

  蒙古国第二医院眼科医生贺西格都仁是这一培训的参与者之一,他在中国完成为期4周的教育培训。“在中国,我不仅学习到先进的临床技术,也了解到中国眼视光学科研最新成果,这些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贺西格都仁说。

  更广的“视界”正在打开。今年4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昌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的落叶松、云杉、金叶榆等苗木出口到蒙古国,用于乌兰巴托公园绿化。公司负责人张天梁说,此次出口的落叶松、云杉、金叶榆等苗木品种,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还耐受严寒,非常适合在蒙古国种植。

  近年来,受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蒙古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为应对这一危机,蒙古国于2021年正式启动规模宏大的“十亿棵树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本国生态环境。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凭借地理临近优势和在苗木培育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成为蒙古国重要的苗木供应地。

蒙古国戈壁熊技术援助项目”实施期内,中蒙双方专家实地勘察戈壁熊踪迹

  据统计,2024年内蒙古向蒙古国共出口苗木282.6万株。出口苗木的种类也从最初的几种扩展到如今的十几种,涵盖适应不同环境生长的树种。预计2025年内蒙古对蒙古国苗木出口将达1000万株。

  与此同时,中蒙持续加强了荒漠化防治合作。2023年9月,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乌兰巴托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深度参与中国政府支持蒙古国实施“十亿棵树计划”行动,具体举措包括援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中国成熟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及模式、开展沙尘暴监测与早期预警合作等。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蒙古国色楞格省人工造林基地实施“中国呼和浩特友谊林”项目,双方通过签署相关协议,建立荒漠化防治定期沟通交流机制,联合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培训、沙尘暴早期预警等项目合作。

  此外,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也曾多次组织面向蒙古国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市防沙治沙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涵盖绿化种植技术、防沙治沙措施、土壤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