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协会:1-8月全国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94亿元,同比增长12.9%-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2 11:17:08
来源:新华网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1-8月全国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94亿元,同比增长12.9%

字体:

10月17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食品行业渠道峰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发布了《2025中国食品趋势白皮书》,披露了2025年1-8月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趋势。

张京玉指出,2025年1-8月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食品行业涉及的24种产品中,11个品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前8个月,全国4万多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94.0亿元,同比增长12.9%,较上半年加快9.5个百分点,高出全部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张京玉从五个方面全面分析总结了1-8月份全国食品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生产增速继续放缓

1-8月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比1-7月收窄0.6个百分点,较全部工业低1.1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4%,比7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8月分别增长6.9%、5.4%和3.3%。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7%。

食品行业涉及的24种产品中,11个品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

(二)行业经济效益改善

前8个月,全国4万多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94.0亿元,同比增长12.9%,较上半年加快9.5个百分点,高出全部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速分别是11.8%、1.8%和19.9%,农副食品加工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扭转利润下降,达到近20%的较高增长水平,主要还是受白酒制造业行业利润得到较大改善影响。

从收入和成本变化来看,前8个月,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发生营业成本5.0万亿元,同比增长2.2%。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1%;企业亏损面28.2%。

(三)食品消费价格降幅呈扩大趋势

1-8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8月当月,食品价格下降4.3%,降幅比7月扩大2.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5.2%,蛋类价格下降12.4%,猪肉价格下降16.1%,鲜果价格下降3.7%,粮食价格下降0.8%,水产品价格上涨2.2%。食品价格的下降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增大。

(四)食品市场消费稳步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长11.0%,饮料类增长0.2%,烟酒类增长4.3%,3类商品合计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15.5%。食品作为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消费量继续稳步增长。

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网上零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吃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0%。网络购物作为消费市场增长动力源的态势持续巩固。

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9828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0964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0%;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0%、2.4%、5.7%。

(五)食品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9%、13.9%、7.2%,保持了较高增长,增速高于5.1%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水平。

对于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张京玉认为,食品行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消费的新周期,食品产业的传统产业优势和持续健康绿色发展趋势更加凸显,现代民生产业主体作用和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主要从六方面体现:

(一)产业韧性赋力产业深化发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大食物观”的要求,发挥食品产业韧性优势,积极推动生物链生态和食物链供给平衡发展,推进农业与食品工业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现减粮增效、节粮增值,推进食品产业供给质量水平是产业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开发可食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和食物品种,实现食物供给结构多元化、膳食营养结构科学化,推动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食品产业是乡村振兴建设的第一大产业,带动农业增值、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是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最大优势。

(二)科技创新赋智产业高效发展。科技创新是食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现食品产业现代化的根本之路。积极推动生物链、食物链融合创新发展,向国土资源、生物资源拓展,实现农业基础高端化和食品产业现代化,开发适应方便化、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新型消费需求的“三减”(减盐、减糖、减脂)健康营养食品、保健功能食品和特医食品。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引育前瞻性战略研究的高尖端人才、懂管理懂经营和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以及高水平技能人才,满足食品产业未来岗位群人才需求。

(三)质量品牌赋值区域经济集聚发展。产业发展标准先行,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牌是质量标准的集合,是引领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要素。持续实施“三品”提升工程,挖掘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是强势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重要支撑,是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产区建设的“内核”。在当前市场大分化时代,马太效应更加强烈,强者恒强,弱者更弱情况下,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红利逐渐释放,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中部企业带动区域发展、尾部企业补充丰富市场的发展格局将是常态。

(四)数字化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食品产业智能化推动了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种植养殖、智能化生产、现代物流和智慧营销、虚拟现实体验等将是食品产业数字化的新特征。工业设计、质控远程监测技术、真实性监测技术将是食品产业数字化的新业态。

(五)绿色低碳赋产业生态发展。绿色低碳是食品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绿色农业或农场、绿色工厂或车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绿色包装和绿色消费是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新潮流。科普食品知识,引导绿色消费,倡导节粮增效,反对食品浪费将是新时代的主流。

(六)特色产业食品产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风味导向型食品日渐兴起,在政策强力推动与大量成功实践引领下,传统型食品产业园区和区域食品产业生态,正在加速走农业食品特色化和特色产区化之路。为破除农业食品的同质化、产业园区同类化痼疾,各地普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挖掘地方特色特产,强化差异化特征,营造新型产业生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带动农民增收,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