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9月8日电(记者 李欣 王坤朔)夏末的岚岛,音乐与青春共鸣,海浪与和声齐唱。
8月27日至31日,2025平潭海岛合唱大会在福建平潭举办。这一国内首个以阿卡贝拉合唱为特色的音乐海岛IP,自2024年首次起航,今年再次在山海间唱响,为暑假尾声带来一场浪漫体验,也为文旅新消费注入蓬勃活力。
用“人声”焕新海岛文旅
据2025平潭海岛合唱大会主办方介绍,今年大会吸引了40余支国内外优秀乐团参会,涵盖了专业阿卡贝拉人声乐团、高校阿卡贝拉团体、传统无伴奏合唱团、乐龄(对年长人士的代称)合唱团、儿童人声团队及新声代阿卡贝拉乐团等多元阵容。整个活动期间,吸引观众数量突破万人。
“这么集中地听阿卡贝拉,我还是第一次。”8月29日,在平潭海岛合唱大会开幕式现场,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主席孟卫东激动地说,“特别是几支来自海外的团队,让我大开眼界。”
“缤麒麟”阿卡贝拉音乐展演。主办方供图
与第一次来平潭的孟卫东不同,对New Vorld人声乐团的张艺臻来说,阿卡贝拉贯穿了他十几年的青春。“去年举办后,平潭海岛合唱大会这个IP,至少在高校阿卡贝拉团体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张艺臻分享道,去年他以个人身份参与了大会,这次他和乐团一起参与了多场活动。
“今年活动内容和评审规格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如此高规格的阿卡贝拉盛会,除了平潭,在国内几乎没有,这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张艺臻说。
据文旅部发布的消息,今年暑假,县域游持续火热,订单量同比增长42%,年轻客群正成为县域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在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韩元军看来,县域旅游的异军突起,最重要的条件便是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以文化亮点催生旅游热点,成为打造特色文旅的重要手段。
作为“音乐艺术欢乐岛”“星辰大海浪漫岛”,平潭的碧海银沙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连接。在各地音乐节、演唱会日趋同质化的当下,平潭海岛合唱大会,这样一个专注阿卡贝拉的独特IP,对于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无疑具有“独一份”的吸引力。
“阿卡贝拉音乐节在国内很少见,只要办起来就是一场盛会。”RESOUND理想人声乐团成员张立聪感慨。
与上一届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本次大会不仅有匹诺曹、New Vorld等多支国内知名人声乐团,还邀请了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海外乐团,实现了国际化突破,“亚洲青年音乐枢纽”定位初显成效。
来自日本的Rabbit Cat组合演唱了经典日本动漫歌曲,“很多中国观众都知道这首歌,现场的气氛充满了跨越国界的音乐共鸣。”乐队成员说。
韩国职业团Voice Toy成员说,在平潭与中国、日本的团队交流,深刻感受到音乐超越语言,连接人心的力量。
“千人和声 唱阿卡”合唱团专场音乐会。主办方供图
“特色显著。”中国音协合唱联盟副主席吴可畏说,“如果说第一届是‘开天辟地’,那今年无论在参与的广度上,还是活动的设置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专门设置了高校组竞赛单元——‘缤麒麟’阿卡贝拉音乐展演,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在艺术中追梦的状态和高水平表现。”
“尤其让我意外的是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这种以培养古典音乐人才为主的院校,在阿卡贝拉这项艺术上呈现出了非常高的国际化职业水准。”吴可畏说。
张艺臻介绍,这次还特别设置了多场阿卡贝拉公益课和“千人和声 唱阿卡”“另一片海” 两场剧场级音乐会,“不同的人来参加,大家互相了解、交流学习,对行业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语言在所有的音乐面前是乏力的。”著名指挥家阎宝林说,“我看到六七岁的孩子、看到乐龄乐团在唱阿卡贝拉的时候,深刻地感受到阿卡贝拉是属于全年龄段的,有非常广泛的人群基础。”
“另一片海”阿卡贝拉交流音乐会。主办方供图
“每个表演团队都在演唱中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来自福州的游客陈涛明,最初只是想带孩子“凑凑热闹”,却被演出里的情感与文化力量深深打动,“这种和孩子一起被音乐感染的时刻,一定会成为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
海岛化身天然音乐厅
在体验经济时代,文旅正从“到此一游”向“深度停留”转变。据文旅部消息,今年暑假,县域游持续火热,订单量同比增长42%,年轻客群正成为县域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渴望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体验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
阿卡贝拉,这一年轻人占据主力的音乐活动,也是吸引年轻人的潮流密码。
阿卡贝拉音乐环岛Bus演出。主办方供图
海岛合唱大会将演出从剧场带到平潭的自然风光里,“处处有歌 遇阿卡”阿卡贝拉音乐环岛Bus、“声临小镇 享阿卡”台湾小镇主题多场景演出、“缤麒麟奇妙夜”落日草坪烟火音乐会等活动,将海岛风光与阿卡贝拉合奏,为游客带来难忘的“氛围感”“互动感”体验。
“能获得在室外场地演唱的机会特别不容易。”参加完阿卡贝拉音乐环岛巴士活动后,清华大学Crescendo人声乐团总监汪君宪说,作为高校乐团,平时多在室内排练、演出,“这次在平潭,吹着海风、听着海浪,和一群同样热爱阿卡的朋友们一起放声歌唱,当人声交汇时,能感到所有人的心灵都在共振。
阿卡贝拉音乐环岛Bus演出。主办方供图
乐团成员蒋云骐也有相同的感受,“比起封闭的排练室或音乐厅,辽阔的大海给了我们更开放的环境和心境,有了海风与海浪的伴唱,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人声的张力与活力。”蒋云骐和乐团在长江澳风车田表演结束后感慨道。
8月28日,从落日时分,到星光满天,身着“处处有歌”主题车衣的巴士在平潭环岛路上行驶,依次停靠在北部湾长廊、长江澳、龙王头三大景区,每个站点进行约一小时驻场演出。
阿卡贝拉音乐环岛Bus演出。主办方供图
“我们是看到音乐巴士和路边的道旗宣传追过来的。”在长江澳的风车田边,一对来自江西的情侣,骑着电动车找到了音乐巴士的落脚舞台,“刚看完‘风车森林’下的落日,又听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更觉得不虚平潭此行。”
同样“追”演出的还有来自威海的游客陈晨,手机上刷到8月29日晚在澳前台湾小镇举办“声临小镇享阿卡”多场景演出活动,特意前来观看,顺便逛逛台湾小镇。当人声奏起音乐,整座小镇都是舞台。
“我来自海滨城市,但平潭的海岛风光跟我们那里差别很大。我是第一次听阿卡贝拉,也在手机上搜了相关信息,原来合唱还能这么轻松好玩。”陈晨观看了全场三大主题舞台的演出,对VP(Vocal Percussion,人声模仿打击声部)印象深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
“灯光、烟花、大草坪,还有热情的观众,这一切都像梦一样。”上海TBD人声乐团团员高静说。她和团队于8月30日晚,参加了在竹屿湾影视基地举办的“缤麒麟奇妙夜”落日草坪烟火音乐会的演出。
“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像是一次心灵旅行,光坐着就觉得被治愈。”观众柯晴意犹未尽,“希望平潭以后能多办些这样的活动,我们一定还来。”
澳前台湾小镇“声临小镇享阿卡”多场景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第二次参加海岛合唱大会的匹诺曹人声乐团是职业乐团,团长王开泰认为,这种环岛实景演出,能真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歌声来到大家身边。
“对演唱者来说,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观众脸上的表情和听到我们演唱时的热情欢呼,这些对歌手来说是特别受鼓舞的。这种巡游式的自然演出环境,能让大家身临其境地去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王开泰说。
“这些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平潭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彦说,依托平潭独特的滨海风光,“阿卡贝拉+在地景观”的创新模式,让艺术真正融入海岛生活,为游客带来了高品质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丰富了平潭“音乐艺术欢乐岛”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澳前台湾小镇“声临小镇享阿卡”多场景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如何继续挖掘“音乐+文旅”新的价值点?吴可畏认为,在举办优质音乐活动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挖掘当地风光、文化特色,比如草原音乐节要充分结合“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环境,平潭也要继续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比如68海里景区的思念情、蓝眼泪的梦幻感、全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等。
澳前台湾小镇“声临小镇享阿卡”多场景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孟卫东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例表示,“这一模式对不同地区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音乐,是打造城市形象的一张很好的名片,对平潭来说同样如此。文旅融合,能实现艺术与旅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从“一首歌“到“一座城”
随着文化和旅游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如何让独具特色的文旅IP可持续发展,是各地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旅游发展不能只盯着过去做文章,更要看到可以挖掘的未来,从现代感、时尚感、未来感中寻找更多的吸引力,“旅游目的地不应该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静水深流的繁花。”
“平潭海岛合唱大会每年举办下去,以‘城市嵌入型’理念将平潭打造成国内的阿卡贝拉人声乐团重镇——这既有助于这门艺术的长期发展,也有助于当地文旅资源的可持续创新开发,可谓是一举两得。”吴可畏认为。
作为平潭打造的原创IP,如何强化大会的专业性并不断创新,让这一IP持续滋养地方文旅?
“海岛留声”阿卡贝拉录音工坊录制现场。主办方供图
“要让阿卡贝拉的外延和内涵扩大,做广义的阿卡贝拉。”吴可畏说,“把阿卡贝拉人声乐团、阿卡贝拉组合和流行合唱这三个类别都纳入进来。一方面继续特色板块,更重要的是,能将更多传统合唱的人群纳入,以保证最大的参与度和广度。”
阎宝林则从赛事评估体系、课程设置角度提出专业化建议,“大家来参加艺术周,也希望通过专家评审,感受到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看到别人之长,评估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阿卡贝拉(人声乐团)专业课。主办方供图
New Vorld人声乐团团长刘心遥是一位“老阿卡人”,指导过很多高校阿卡团,与参加本次活动的很多团队相熟。在专家研讨会上,刘心遥说“很多阿卡团缺乏专业指导,也没有传统合唱团的指挥,他们往往独自摸索、缺乏系统训练的方法,希望未来在课程和比赛中能加强指导,比如举办工作坊和大师课,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借助海岛合唱大会这一平台,众多乐团和观众也在交流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记忆。上海音乐学院将戏曲元素融入《红绣花》编曲,多元艺术碰撞出精彩火花;KTS烤吐司流行合唱团将《静夜思》等诗词重新编排,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加入合唱,文化共鸣在阿卡贝拉的舞台悄然流淌;《当你老了》《回到拉萨》《直到世界尽头》等经典曲目,形成一次次跨越国界、年龄和时空的艺术交融与情感共鸣。
尤为动人的是,8月28日晚,“千人和声唱阿卡”合唱团专场音乐会上,《同一首歌》的悠扬旋律漫过座席,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小花椒童声合唱团的孩子,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用清澈纯真的嗓音,将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故事,唱到了平潭的舞台上。
“缤麒麟奇妙夜”落日草坪烟火音乐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指挥家王超说,海岛合唱大会经过两年的成长,在阿卡爱好者心中“种下了种子”。
创新也是IP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如果我们明年还做这件事,一定要有新的牌打出来,保证这一优质品牌的持续。”阎宝林说。
在中国台湾合唱音乐中心音乐总监朱元雷看来,“流行化转型”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方向。王超建议,未来可引入自带流量的流行乐团,吸引更广泛的乐迷和发烧友参与,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平潭聚集更多人气,从而更好地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IP赋能文旅,要将文化内核与地方生态环环相扣,让IP真正“活”在文旅场景中。除了海岛合唱大会,平潭还策划了“2025 音乐浪潮 PARTY 暨烟花秀”、蓝眼泪音乐节、巨浪音乐嘉年华、新年音乐会等高品质音乐活动。
平潭海岛合唱大会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一个IP的生命力,根源上离不开“自我生长”的生态系统。为推动阿卡贝拉音乐从“节日”走向“日常”,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阿卡贝拉艺术中心正式揭牌,为平潭打造国际青年音乐枢纽注入持续动力。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表示,平潭海岛合唱大会不仅为热爱音乐的创作者和听众搭建起交流平台,也为怀揣音乐梦想的追梦者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希望大家来到平潭,左手牵着浪漫,右手牵着梦想。”
“海岛合唱大会不应只局限于节庆,更需要日常活动作支撑。”吴可畏表示,艺术中心将吸引更多音乐家和阿卡贝拉爱好者入驻平潭、成为驻岛音乐人,“平潭在阿卡贝拉领域的聚焦与特色打造,必将吸引更多音乐爱好者来到这座文化胜地、音乐之岛。”(策划:段世文 林明 参与报道:王碧姣)